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美国债务危机 。
人民币机会来了吗?自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在艰难前行,全球储备货币改革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。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,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,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。
人民币国际化后,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,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,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。一旦外需波动较大,就直接给中国宏观经济造成震荡,有时这样的震荡甚至伤筋动骨。一方面,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经济发展尤其依赖于资金财富。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、赌博、贩毒的出现。但我们绝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。
主要负面影响: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。摆脱美元束缚,一直是人民币的一个梦想。这种研究架构和诠释原则的外在化,造成了中国学术自身精神整体性的瓦解,使之流为一种过去时态的历史知识,而非活在当下的精神和思想。
而六艺之本,即是吾人自心所具之义理(同上,第44页),天下万事万物,不能外于六艺,六艺之道,不能外于自心(同上,第45页)。[2]海德格尔,1987年:《存在与时间》,陈嘉映、王庆节译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。《泰和宜山会语·论六艺统摄于一心》说:此理自然流出诸德,故亦名为天德。(同上,第21页)条理亦即脉络。
(参见《马一浮全集》第1册,第34页)《易》为六艺之原,易有太极,就是一个理气合一的本体。统是总,是整体,是理一。
……拘泥文字,寻行数墨者流,何尝知六经之外别有一部没字真经耶?(《马一浮集》第3册,第938页)从事六艺之学,要在体认吾心所同然、本具之义理,而不能拘执于文字典册、训诂考据。内圣外王,则是在果位上达成人的存在之实现。是言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、章氏之说,乃将道体拘执于政事形器,遮蔽了六艺之道流贯古今,该遍万有的普遍性、超越性、整体性的意义,故为马一浮所不取。而此德之内涵,可归于一个仁字。
学问之道,先须明体,得其根原。艺犹树艺,以教言谓之艺。《春秋》推见之隐,摄用归体,孔子作《春秋》,其要则正名而已矣。终教 六艺论是马一浮思想学术的基本架构。
《复性书院讲录·诗教绪论》通过对孔子五至三无说的诠解,对此义作了系统的论述:《诗》之所至,《书》亦至焉。其思想和诠释的原则,乃由经典与传统本身转出而非由外至,故能使古代经典及其文化精神保有自身生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,生生日新,切中当下生活,构成每一时代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活的思想和文化传统。
就成德之次第说,六艺之教,始乎《诗》教,以奠立心性之本体。五至之相,亦即六艺之所由兴也。
马一浮《复性书院讲录·论语大义》论《易》教,特举《周易·系辞》与《论语·阳货》予欲无言章相对勘,来揭示《易》教离言默成,直探性道本原的精神特质。谓方术出于道术,胜于九流出于王官之说多矣。解释学循环不仅涉及到六艺整体与各部类经典之间的关系,亦涉及到言意之间的关系。而因天下大乱,圣贤不明,道德不一,道术将为天下裂,天下之人多得一察焉以自好,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,百家众技,各执一端,不该不遍,流为方术。它既表现于天人、神人、至人、圣人、君子的人格成就,表现于官司名法数度和百姓日用之理的外王事业,亦表现于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的六经系统之中。而志与意都属情,皆所以标明情之指向性。
由此也可见理解对于论证的先在性意义。现代中国思想学术的研究,一方面仅从经学史的立场来研究经学,另一方面则摭取西方哲学的概念架构,来重构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,造成了诠释原则的外在化、传统思想整体性的缺失。
(同上,第34页)因此,良心,即吾心之本然,良知,即吾心理性之本然,良能,即吾心存在(更准确地说谓之实存)之本然。(《马一浮全集》第1册,第136页)《诗教绪论·序说》:志于学、志于道、志于仁一也。
《帛书易传·要》篇记孔子语:后世之士疑丘者,或以《易》乎。(《马一浮全集》第1册,第160页)《易》本隐之显,从体起用,孔子作《易传》,表现了圣人性与天道的形上学思想,是圣人最后之教与最后之言(同上,第159-160页)。
道通贯因果,故孔子以忠恕行仁,而曰吾道一以贯之(《论语·里仁》)。(同上,第136页)马一浮在《诗》之感兴通的角度理解人心,理解人心之仁德显现,表现了他的心性本体论的思想特色,其成德之教及其整个哲学思想,实建基于此。《泰和宜山会语》专设知能一节,来阐明此知能一体之义。统是指一理之所该摄而言,类是就事物之种类而言。
(同上,第939页)从行事和功能说,六艺之言,六艺之教,异类殊方,各有分齐。 参考文献:[1]古籍:《汉书》《礼记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荀子》《周易》《庄子》等。
(同上,第30页)又《泰和宜山会语·说忠信笃敬》:天下万事万物,不能外于六艺,六艺之道,不能外于自心……其有知治经者,又只为客观的考据之学,方法错误,不知反求自心之义理,终无入头处。兴便有仁的意思,是天理发动处,其机不容已。
钱穆亦曾用通人通儒之学来概括中国传统学术的精神。儒家六艺之教的根本特征是通,分科之学的根本特征则是局。
今治六艺之学为求仁也。《复性书院讲录·论语大义·诗教》:仁是心之全德,即此实理之显现于发动处者。通与局相反,而非与别相反。[4]黎靖德编,1986年:《朱子语类》,中华书局。
《庄子·天下》的诸子起源说,乃据作为一的道或道术立言,故为马一浮所重。六艺于诸德,各有所配,各有所当,而归于一心。
而从道道术和义理说,则一经之中,又可涵蕴六艺之全体于自身之中,六艺由此而统合为一体。欲识仁,须从学《诗》入。
马一浮自觉继承孔子以来寓作于述的立言传统,通过六艺论经学系统的建构来表出其哲学思想。因此,六艺的核心,是一个义理的系统、意义的整体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暴露无遗网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